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任溶溶:没有不好玩的时候任溶溶:没有不好玩的时候 许晓迪 这个平平常常的世界,原来这么奇异、这么有趣。 假如有时间机,我会去找好吃的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 , 20XX 年 12 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任溶溶过 96 岁生日那天,孩子们特地买来了韭芽肉丝广州炒面。他一尝,又硬又无味,一点儿都不好吃。“事实上,他们买来的炒面和我梦中的炒面一模一样,只是我的牙齿不行,味觉也不行罢了。”老爷爷有点失望。他一生爱吃,如今成了“没牙的老虎”,只能早上吃面包,中午和晚上喝粥了。 “假如有了时间机器,回到您小时候的广州待上一天,您打算做点什么?”记者问。 “我会去找好吃的。” 听到这个答案,任溶溶的孩子们实在兴奋:“父亲现在只能吃软食,他还能想到吃,这说明有胃口。” 没有口福,任溶溶就把自己的“好胃口”写下来。他怀念广州冬天的“打边炉”,怀念几十年没吃的生菜包,怀念上海“同治老正兴”的红烧大甲鱼,怀念过年时吃的萝卜糕、芋头糕,上面铺着妈妈自制的腊肉、腊肠。“她知道我不吃肥肉,就腊瘦的肉。我的好妈妈!我思念我的好妈妈!”任溶溶如是说。 这些小文章,都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很难想象,这是一位 96 岁的老人,戴着呼吸机面罩,一笔一笔写下的。只要读几句,就会被他带回那个熟悉的童话世界。那里有来自意大利的匹诺曹,有来自瑞典的长袜子皮皮,有来自芬兰的姆明,有来自英国的彼得·潘,有来自美国的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还有那两个令几代中国人笑破肚皮的小朋友——“没头脑”和“不兴奋”。 他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小朋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没头脑”和“不兴奋”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在一篇文章中,说出自己名字的秘密——任溶溶这个名字,是他跟女儿借来的。 1947 年,任溶溶的一位大学同学进了儿童书局编《儿童故事》杂志,刊物缺稿,便找他帮忙。这一年,他 24 岁,翻译的《小鹿斑比》《小飞象》等迪斯尼童话,让中国孩子有了甜蜜的“睡前故事”。 也在这一年,他的大女儿出生,取名任溶溶,被他借来做了笔名。从此家里有了两个任溶溶。有小读者给他来信,开头就是“亲爱的任溶溶大姐姐”“亲爱的任溶溶阿姨”。“毛病一准出在这个名字上。” 20 世纪 50 年代,正是这个名字,为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