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音乐《悠远古风——古琴》教学案例讨论初中音乐《悠远古风——古琴》教学案例讨论 【摘 要】本文通过精细的课堂设计和古琴等乐器的课堂实物展示,从激发学生对古琴艺术的兴趣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和展示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感受古琴艺术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古琴教学;案例讨论 在我国古代社会,琴、棋、书、画是公认的四大文人修养。其中居首位的“琴”,就是古琴。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行,象征着文人超脱俗世的心态。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魏晋时期的嵇康,都留有与古琴相关的动人故事。今人拍摄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也是动辄出现剧中人弹奏古琴的场景,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20XX 年,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虽然古琴是我国的音乐艺术珍宝,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甚至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它仍然是一件比较陌生的乐器。而且古琴曲大多节奏比较慢,曲风比较古朴,与学生所喜爱的现代流行音乐相去甚远。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琴及其作品,音乐老师必须首先接触古琴。在前几年上这节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古琴的,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对古琴不感兴趣,自然对本课的演唱作品——琴歌《阳关三叠》(以古琴曲《阳关三叠》为旋律,填入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不仅没兴趣,还觉得歌曲非常难听。症结其实在于教者本身对古琴不太了解,也就说不出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本轮教学中,我特意订购了一张古琴,并且借助相关教学碟片和网络上查到的资料,开始自学。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减字谱的历史、含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古琴的技法也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甚至还学着弹奏了《阳关三叠》的主旋律。在学习演奏中,我逐步熟悉了这件乐器,慢慢也找到了一些学生会关注和感兴趣的点,于是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课堂设计由浅入深,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情境导入环节设计巧妙,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这三个原则的框架内,制定出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古琴实物和视频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古琴的构造、历史、记谱法等知识。 2.在感受《阳关三叠》这首古老琴歌情感的基础上,能够较有感情、较为流畅地演唱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