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医科大学实验室进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 以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实验室为例,针对实验室进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室布局、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管理及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科大学;实验室管理;预防医学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1]。高校的主要装备设施等固定资产集中在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只有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起来,才能发挥其两大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培育和科学讨论[2-4]。随着我校的进展,预防医学实验室从原来附属于教研室进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实验室,属于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和二级学院,即公共卫生学院双重管理机制。从成立以来,实验室一直处于快速进展状态,实验项目、场所、设备及人员不断增加,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面临开发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本文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践经验,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1 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技术人员角色错位。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工作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地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创新思维激发平台[5-6]。然而,受传统“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影响,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单一的教辅人员[7]。在实际工作中,我实验室几名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开展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外,还要开展繁琐的实验室日常工作,如两个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实验、科研实验室及大型设备管理工作等,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较为被动,大部分时间被视为“保管员”“看门人”。1.2 科研实验室运行责任分工不明确。科研实验室基本上是讨论生的实验场所,讨论生自行完成实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维修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事宜。除了几间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实验室外,讨论生大多在几间公共操作间开展实验,由于我院近几年讨论生人数较多,加之个别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独自占用实验室,所以讨论生实验空间不断缩小,在常用仪器使用和耗材管理等方面,讨论生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进一步演变为学院硕士生导师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在目前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状况下,仅靠实验技术人员是无法解决的。1.3 小型仪器损坏率高。常用小型仪器设备是实验室最基础的硬件设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