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书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 制定一份周详的文献保护灾难预案,正是国内大量文献保存机构的当务之急—— 若灾难来袭,宝贵文献能否无虞 重大灾难导致珍存文献损失惨重 ◆XX 年,伊拉克战争。在 4 月 10 日至 12 日 3 天时间内,伴随伊拉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里成千上万的档案文件、历史记录、古籍、古地图和照片的丢失损毁,伊拉克的一部分重要记忆被永远抹去了。据统计,伊拉克国家档案馆丢失了 60%的馆藏,包括大部分微缩胶片和胶卷;国家图书馆丢失了 25%的馆藏。 ◆XX 年,印度洋海啸。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档案馆失去了 80%的照片档案,亚齐文献信息中心失去了全部文献。 ◆XX 年,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飓风。飓风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使美国 5个州的大约 70 个博物馆、历史学会和 250 个图书馆遭到严重破坏。 ◆20XX 年,中国汶川地震。川、陕、甘三省的图书馆遭受重大损失,损毁图书 182.24 万册,各地图书馆直接经济损失 4.36 亿元。 ——摘自林阳、张靖《中国大陆图书馆文献保护灾难预案调查》 进入雨季,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而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频来袭,不少文献保存机构从业人员心头也被厚厚的阴霾所笼罩——那些承载着人类文明、历史记忆的宝贵文献、档案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是否仍能安然无恙?在近日由中日韩三国文献保护专家与会的“自然因素与文献保存保护亚洲地区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公布的一项图书馆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让人增添了更多的忧虑。 一旦灾难突发,文献抢救或将陷入无序混乱状态 “在听说有自然灾害发生时,84%的图书馆会意识到受灾地区图书馆藏文献可能会遭受损失,并联想到自身是否具有应对灾难的能力。”林明说。而与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形成鲜亮对比的是,只有 23%的图书馆表示自身有成文的文献保护灾难预案。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林明的数据来自他和同事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50 家被抽样的图书馆中有 31 家返回了有效问卷。虽然从抽样数量上来看,相对于目前全国超过 3000 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总量,此次接受调查的不过百分之一,但是,在调查的图书馆名录上我们看到,除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和汶川羌族图书馆分别作为专业图书馆和典型受灾地区图书馆的代表外,其余无一例外是省级或特大城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大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文献保护水平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线。 不仅如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