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重建规划方案 XX 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 年) 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地质环境背景 (一)XX 市概况。 XX 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东经108°50′~109°47′、北纬 20°54′~21°55′之间。国土面积约 3337 平方公里,辖一县三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总人口约 162 万人。 (二)气象水文。 XX 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度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气候区,夏季盛吹偏南风,空气暖湿,高温多雨,冬季多吹偏北风,低温干燥。全市年平均气温 22.6℃,7~8 月份气温最高,多年极端最高温 37.1℃,极端最低温 2℃。 XX 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03.0mm,降雨多集中于 4~9 月。境内河流、水库众多,主要分布在 XX 县区境内,地表水资源分区属桂南沿海诸流域区,区内共有大小河流 93 条,总长 558.1km。其中集雨面积 25km2 以上的河流有 23 条,县内流域面积 2323.6km2,年平均径流量为 287.75m3/s。最大的河流为南流江,干流全长 287km,流域面积 9704km2,其中 XX 县区境内干流长约 100km,流域面积 1381.2km2。调查区内水库约39 座,其中大型水库 1 座(不含合浦水库),中型 4 座,其余均为小型。洪潮江水库是调查区内最大库容的水库,集雨面积约 400km2,总库容 7.03 亿 m3,有效库容 3.0 亿 m3。 (三)地形地貌。 XX 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北部湾。东北部为垄状丘陵,海拔一般 100~200m,最高为 492.8m;西北部大部分为垄状丘陵,海拔一般为 50~100m,最高为 154m,局部波状丘陵标高一般 50~80m;中部和南部大部分为新生代松散层组成的倾斜平原,其中部为北东走向的隆起带,标高为 45~120m。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和东北高西南低,由北部的丘陵逐渐过渡为残丘、平原直至沿海滩涂。平原标高一般为 10~40m,滩涂标高一般为 1~5m。南部海上分布有涠洲和斜阳两个海岛,为火山缓丘地貌。 (四)地层岩性。 XX 市除广泛分布第四系外,其余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等。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和第三系的松散土体,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砾砂等,其次为砂岩、泥岩、页岩、碳酸盐岩和花岗岩、火山角砾岩和玄武岩等。具体各地层岩性及分布情况详见表 1-1。 (五)地质构造。 XX 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西南端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