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全记心上》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编写本课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里的第 6 条“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安全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 5 条“了解本地区的交通状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同时兼顾《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有关于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初步认识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知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本次教学设计围绕第一板块“平安出行”。 【学情分析】 大多数小学生并不能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因此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生命安全观,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三年级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强,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不注意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唤醒他们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和防护技能。 【教学目标】 1.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掌握基本的交通标志和安全知识,学习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情况。 3.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培养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发现生活中的交通安全隐患,初步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自护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难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自护方法。 2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平安出行 一、我是交通参与者 1.师:孩子们,你每天是用什么方式上下学的,谁来说一说?(请三四个孩子来交流) 预设:步行;电动车接送;汽车接送;搭自行车。(老师相机简单点评。) 2.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来上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有的是行人,有的是乘客,开车或者骑车载你来的家人是司机,不论是行人、乘客还是司机,我们都是交通的参与者。(板书:我是交通参与者) 3.过渡语:周一到周五我们都以方便自己的方式上下学,周末、假期会和和家人一起外出游玩,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你注意到道路上的交通安全标志牌了吗?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吗?(生:知道/不知道)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