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普通高职) 总学时:6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基本操作理论和通用的数据库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据库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数据库原理在本专业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有: 1.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 DB)、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2.数据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数据模型,两类数据模型___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 DBS)的概念; 2.了解数据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的核心概念,要求掌握数据模型的组成,掌握两类不同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掌握三种不同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分层结构,了解三种视图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实验内容: 了解一个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熟悉其操作界面,了解主要功能。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教学内容: 关系数据库是本门课学习的重点, 与其它数据库系统比较,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本章介绍关系数据库的主要概念和关系运算。主要内容有: 1.关系模型 2.关系模型概述 3.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4.关系的完整性 5.关系代数 6.关系演算 教学要求: 1.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掌握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掌握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概念,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的数学描述; 4.掌握关系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的概念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