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话经典文本,挖掘定篇价值对话经典文本,挖掘定篇价值 在传统文化教育热风的吹拂下,文言文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语文老师的关注。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冷静思考。英国哲人罗素在回忆他学习古代拉丁文的经历时,曾感慨:“就我而言,年轻时我曾在拉丁语与希腊语上耗费过大量光阴,但现在想来,感到那些时间几乎全部白费了。”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联想:在一堂热喧闹闹的文言文课过后,我们的学生是否会发出与罗素先生相似的喟叹呢? 假如,我们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到了文言文独特的文辞样式,只把它当作一种并不有用的语言工具传授给学生们的话;假如,我们只是一味乞灵于“大量老实”诵读而忽视了挹取文章菁华的话;假如,我们在课堂上仅仅关注学生是否能将雅驯的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成对应的白话文的话……那么,学生发出“那些时间全部白费了”的感叹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呢?这取决于它在我们的母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的位置。 翻翻古书,在《劝学篇》中,荀子曾用“所立者然”“所系者然”“所渐者然”来阐明学习的价值,而“立”“系”“渐”恰恰是我们面对古典文本应有的态度——文言文不是一件老旧的、不趁手的“工具”,它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宝的伟大载体。当我们面对它们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它视为一种与“我们”无关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抱着一种讨论、说明的态度来看待它,而是要理解它,参加它,“进入”它,尊重它的权威性。它应该活泼地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相交融。唯有这样才能找到打开它的正确的“钥匙”。 回到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该强化文言文作为“定篇”类型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彻底、清楚、明确地领悟作品”,尊重“文化、文学学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接受作品中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使经典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丰厚内涵”融入到学生的文化生命中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假如我们接受这样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护文言文作为历史传承物所具有的“定篇”的权威地位,那么我们就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历史文本传递出的所有价值我们都要无条件的接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处于何种位置? 在一切文化形态传承的过程中,初学者都往往容易处在一个“被告知者”的位置上。古人说,师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学生呢?要做的首先就是完整准确地认同、接纳传到自己手中的“道”与“业”。当老师如使徒般“代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