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育策略探略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育策略探略 摘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因此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可见,掌握数学语言并学会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本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语言;相互转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做到“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殊途同归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有效的数学沟通”是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要实现以上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与抽象性。但对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小学生而言,数学语言的上述基本特点往往使得数学语言的学习成为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共同难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老师的数学语言能力不足,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没有在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愉悦,缺乏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语言的体会与感受。因此,要培育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首先需要提高老师数学语言能力,并帮助学生在生活素材中体会数学语言的作用,逐步形成对数学语言的学习兴趣。 一、切实提高老师数学语言能力 一方面,小学数学老师的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基本途径。换言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语言时,往往是首先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与示范,老师的数学语言的准确、严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切实提高老师的数学语言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的要求,更是老师自身老师专业化的要求。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数学语言能力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同时,促进自身的老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可见,老师需要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与严密性,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确保课堂教学语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概念清楚、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还应能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示范。 二、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寻找欢乐 新课程十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都说明了,学习乐趣与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因素,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