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_第1页
1/4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_第2页
2/4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_第3页
3/4
---文章来源网络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初级中学范徽珍【摘要】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个具有合理的政治体制, 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社会伦理道德【中图分类号】 G533 【文章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326-3587 (2013 )12-0016-01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个具有合理的政治体制, 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沉淀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初中地理课程和教材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可持续发展, 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的变革,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正确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当代合格的中国公民的基本条件。地理学家认为,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尺度包括全球、全国乃至某个区域,只有实现了区域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全世界的持续发展,因此,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区域的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在地理教育中有序地、 深入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本乡本土得到发展,全地区、全国才能得到发展;世界各国间协调、均衡的发展,乃实现全球的发展。二、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来源网络指不同尺度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 即确保其经济和社会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地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发展。地理科学的特点恰恰是以区域为基础,把区域研究作为学科研究的阵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科学特点, 研究内容侧重层次较高区域:世界——世界分区地理,中国——中国分区地理。 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编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