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用心务实的老师最美用心务实的老师最美 孙晓妮 当读完窦桂梅老师的《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掩卷凝思间,越发觉得这朴实无华的文字间充满拨云见日之力,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多了几分思考。 用思考之锤,撬文本之美 对待课堂教学,许多老师在大多时候总是在忠实地执行着教参的“规定” ,再想方设法地将搜集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努力地做着知识的传声筒。课堂教学总是习惯于找现成答案,“这个问题教参是这样解释的”,若能想想“为什么这样解答”已算深刻的了。当思维和情感只会机械地模仿与照搬,时间一长,独立思考就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这些,对于语文教学又怎能发挥它的感染、激发与引领作用呢? 而窦老师的“我思式”文本解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茵芸的绿草地。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如何转化呢?窦老师告诉我们,只有为师者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才会“由思抵达诗意的栖居”。“运思”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关键,也是将文化积淀为人格的保证。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来不缺乏严谨枯燥的文法训练,缺少的正是深沉理性的运思过程。学生运思的前提是老师的运思,老师首先要“运思抵达”,努力突破传统的语文观与教学观,努力把文本本身的意义和自己的教育诉求建构在一起,形成具有个人经验的“我”的理解。然后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实践性、制造性地完成课堂“运思”。 于是,就有了窦老师与《游园不值》的深度会谈。循着叶绍翁的足迹、循着文本,窦老师在宋诗的特点、江湖诗派的追求、园林的品位与木屐的意蕴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追问:诗题仅是讲游园未能进园,未能得见园之主人吗?既然“不值”的意思是“不遇”,那“不遇”的感慨究竟是什么?诗人由“红杏出墙”引发出“春色满园”,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詩人不遇中所拥有的,引思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到“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还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从而引发出“不遇中有遇”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疑惑、突破与喜悦的体验,与各人视界的融合,将成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值得珍藏的终极落点。这样,把握教学的温度、引入教学的广度、走向教学的深度,帮助学生在精神上种上一株株高大的“运思”之树,从而达到教学的高度。当老师和学生最终水到渠成般获得体悟时,这是多么幸福的自我超越。 行走在窦老师的字里行间,我有了独立担当的勇气。盲从,令人永远糊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