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继续教育碎片化问题及整合路径 【摘要】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讨论的碎片化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存在讨论主题碎片化、讨论领域跟风化、讨论力量分散化以及讨论思维碎片化等表征。碎片化困境更加凸显,如讨论结果得不到社会重视、重大课题难以突破、讨论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此困境,继续教育讨论应发挥组织化讨论的积极效能,整合讨论主题、讨论力量和讨论思维,进行长期化讨论。 【关键词】 继续教育讨论;讨论碎片化;讨论组织化 继续教育讨论旨在探讨继续教育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整体特征,探讨各种因素对继续教育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继续教育改革的综合行动策略。援引组织管理思想整合并修正我国继续教育讨论的碎片化问题,应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理论进展的有益探究。 一、继续教育讨论中的碎片化表征 “碎片化”原义是指完整的东西破裂为零散的部分。该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文献中。[1]本文“碎片化”相对于整体性、组织化,取其“零碎、琐碎、局部”之意。近年来,继续教育讨论的碎片化现象引起学者的关注。继续教育讨论碎片化现象应得到学者的认知和反思。继续教育讨论碎片化表征主要体现在讨论主题碎片化、讨论领域跟风化、讨论力量个人化以及讨论思维碎片化等方面。1?过于强调细节讨论,而忽视整体讨论。一些讨论者的讨论主题只见树木,未见森林。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在片段与整体之间,一些学者将继续教育整体人为肢解为诸多细小的碎片,过于专注于讨论主题的碎片化。一些学者只关注某一具体的继续教育问题,对问题的探讨停留在流水账似的记录水平上,对解决方案的构建停留在列举的层次上,既不站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上分析问题,也不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社会各方面的进展相联系。一些学者沉溺于具体事例的描述,描述一位老师或学校的经历、经验或实践做法,洋洋洒洒数万字,读起来文学味十足,却不能从具体到一般、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特别到规律地进行提炼、归纳和升华。2?跟风现象严重,而难以固定讨论领域。一些讨论者只见热点,未见持久性。在长期的讨论生涯中,一些学者没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讨论领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常常转换讨论领域、讨论方向和讨论重点。这些学者“时髦”意识较强,较敏锐地发现讨论热点,并迅速转化为自己的讨论课题,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材料“新”、观点“新”的论文来,也较容易被“追求创新”的一些期刊所采稿。然而,冷静之后再看这篇论文,其观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