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事例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不落伍的时代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事例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不落伍的时代精神 在糖尿病事业上,他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奋斗到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在糖尿病学术上,他从一个工农兵学员奋斗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他,就是于德民教授,35 年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证了新中国糖尿病事业的变迁,也展示了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上山下乡 脱颖而出 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高峰时期。那个时代的一些年轻人,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脱颖而出。像国家特一级演员、著名相声家姜昆先生,像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先生,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于德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兄弟姐妹 6 个,也成为了上山下乡知青的一员。当时的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充满了迷惑:有理想,但是不能去选择。但这个迷惑并不能动摇他内心的梦想和追求。于德民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之后,一边积极参加劳动、吃苦耐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时也不放弃学习、不放弃梦想,终于,他因为表现优秀而获得了被选调工农兵上大学的机会,这次脱颖而出,让他步入当时全国内分泌领域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天津医科大学。 十年寒窗 三项第一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于德民用鲁迅先生的这首诗来形容大学时期的自己。一般来说,工农兵学员的基础较薄弱,需要花费其它人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学习。于德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上课仔细听讲,下课努力复习,夜夜读书到 12 点……那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刻,是他专心致志学习的时刻,也是他努力奋斗的时刻。也正是这样的不懈努力,让于德民再次从大学里脱颖而出,他以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在了天津当时最好的医学学科:内分泌学科。 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留在内分泌学科,师从当时的名医朱宪彝教授(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和尹潍教授(全国内分泌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让于德民无论在医学讨论、医学理论,还是医学态度方面都获得了积累和突破,他先后攻读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内分泌学科中奋斗了 20 多年,并取得多项第一:他获得了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硕士学位,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博士学位,天津市第一个糖尿病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 年,他到瑞士日内瓦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继续深造。 从一名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