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原本单一、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在课堂中引入文化教学,并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培育其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简述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历史及其现状,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举措。 关键词:文化导向外语教学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进展历史及其现状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育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其运用外语沟通的水平。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建构主义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讨论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文化融入课堂,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根据老师在整个语言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合学生听、说、读、写、译诸技能的训练,通过必要的中西文化对比,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5]。 目前,将文化知识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已成为国内外教育者普遍认可的事实。然而,回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历史,即使是在语言教学理论一直领先的西方,此模式的产生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很多语言学家曾提出应当将文化教育引入外语教学当中。美国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一直走在最前面[9]。语言学家拉多就提出过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 Lado(1957)从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分布(distribution) 这三个层次对不同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2]。美国语言学家 Sapir(1921)也曾说过语言应该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3]。英国语言学家 Byram (1989)也认为“语言是学习文化最丰富的源泉[1]”。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讨论文化与交际的专著陆续问世。1974 年 ,“ 国 际 跨 文 化 教 育 、 训 练 与 讨 论 学 会 ” (The 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esearch, 简称“SIETAR”) 在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国马里兰州召开首届会议,正式宣布成立[8]。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外跨文化交际讨论理论的引进,中国外语教育者们对将文化导入教学的新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国璋在其 1980 年发表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中最早把社会语言学引入我国外语界,也成为较早讨论文化与教学的文献之一。我国外语教学专家们对此理论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