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塘沽二中林 木丽【课题】液体的压强【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九章第2 节【课标要求分析】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教材分析】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在此基础上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学生分析】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 正在由感性思维慢慢的向理性思维转化,他们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有时会有一些理性的思维; 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成为学生的认知障碍点。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 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经验建立新联系,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新知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并解释有关现象。3.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举出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感受液体的压强。2.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熟悉探究过程的各环节,练习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了解连通器的应用的同时,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2.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难点】ghp的理论推导和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 提问启发是很重要的, 教师清晰的思路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体会实验方法, 因此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