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过去几十年里深海沉积理论在沉积学领域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进入21 世纪以来有关论文发表数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充分显示了国际上在深海沉积作用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不尽如意。其中,三个方面受到了特别关注:一是与“鲍玛序列”有关的重力流沉积作用,20 世纪 90年代后期沉积学界展开了大讨论(参见《 AAPG Bulletin 》)1997,81 卷;1997 年AAPG 年会:Shanmugam及其同时系列论著 );二是深海牵引流相关的沉积作用;三是深海层序地层方面。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深海沉积作用理论的概念和模式还存在较大分歧, 甚至在关键术语和概念模式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影响人们对深海沉积油气预测与勘探方向的把握。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深海沉积理论中对深水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1 陆坡倾向的重力作用机制和相应沉积作用1.1 深水重力作用认识进展沉积物重力流中的颗粒流和液化流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实例少和应用价值不高故不受关注,碎屑流和浊流及其沉积物则是争论的主题。1997 年 AAPG 年会上, Cliffton 召集组织了题为“深水碎屑沉积作用与储层关系:我们能预测什么?”(Processes of deepwater clastic sedimentation and their reservoir implica-tions:whatcanwe predict ?)的讨论会,试图为解决这些争议找出一些关联答案。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正是相关领域的著名沉积学家如Bouma、Damuth、Lowe、Parker、Shanmugam 等,但双方未能就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那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正是我们熟知的“鲍玛序列”!此次会议之后,Shanmugam在其系列文章中阐述了“鲍玛序列”并不都是浊流成因的思想,矛头直指“鲍玛序列是浊流形成的浊积岩所具有的特征层序”经典论断,而该论断和相关的“浊积扇”模式广泛流行于沉积学界, 并在各个时期沉积学论著中大都能看到这种主流观点盛行的体现。Shanmugam (2002)在 对“ 鲍玛序列 ” 经典剖面—— 法国海事阿尔卑斯(Maritime Alps) 的始新世 )渐新世安诺 (Annot)砂岩重新解剖研究后认为, 这些砂岩单元代表有多次沉积事件作用, 除了浊流外,还有更多的砂质碎屑流和牵引层流。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每一个砂岩层(鲍玛序列 )都是一个正粒序层”的结论,从而也否定了“鲍玛序列”浊流成因之说。关于对“鲍玛序列”的“批判”可参见其重要论文“浊积岩十大神话” ,这里节选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