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野地有柑橘,酸甜几人知 野地有柑橘,酸甜几人知 或尔柑、橘、桔这几个称谓在南方特定地区都是区分着叫的,部分南方人还能准确地叫出每一种柑橘果类的名字,因为他们常与果子打交道,或种植、或照养、或采摘、或贩卖、或运输,亦或只是感兴趣,所以对于称呼柑橘类水果会额外细心。 作为一个地道南方人,我也对柑橘十分感兴趣,具体的表现是喜爱吃。 处于广西十万丛山间,不少村落城镇靠山吃山的特点还在保留着,山前山后乃至山坡山坳间,在某些难熬的年代也被人们开了荒种满了易种易收的作物与果树,光是从略平坦的田野产出的作物完全不足以令所有人饱腹,毕竟与北方平原不同,这里的平坦土地稀少且狭小。 柑橘算是比较易种易收的果树了,鉴于此,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总是柑橘满地的。从前柑橘与稻田比例相近,如今田变地,禾苗不见,放眼望去能看见的只有柑橘园。 秋收前,还没正式进入暑期,市场上就会出现柑子的身影,可能是沃柑、蜜柑,最早出现的无疑都是早熟品种,皮还青着就被摘下,满足的是喜酸人的口味。陆陆续续地,青里带点微黄的柑子出现了,酸中带甜,买的究竟是甜味多些还是酸味多些,端看买的人会不会选择,也要看他运气好不好。 后期出现的柑子基本都是以黄皮为主,略带青,不会太酸,尤其那些扁圆状皮薄捏起来软些的,一拿一个准,几乎都是甜的。 从前,柑子是稻田里劳作人手中的抢手货,割禾苗久了会又热又累,就在近处的柑子园里摘一草帽柑子来,一口带酸的柑子下去,五官立马皱成一团,眼睛闪着泪花,想不精神都不行。而一草帽柑子捧上,那大些黄些的,谁先跑在前头就是谁的,孩子们见了冲得比割禾苗的时候快多了。 我喜爱吃青里带黄的柑子,因为小时候家里果园种的柑子只能成熟到青里带黄,不会再继续转色。最大的有半大孩子展开的手掌那么大,也有的因为吸收不到足够养分显得小得可怜,味道也奇怪。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我还尚且五六岁时,一入夜,天黑透,待一岁左右的妹妹渐渐睡熟,母亲就会叫上父亲,一起拉着我的手慢慢走去约有三五分钟路程的果园里摘柑子吃。白天忙着没时间钻果园,只有入夜闲下来了,才有时间吃到晒了一个白天,表皮温度刚刚降下来的甜柑子。手电筒打与不打都可,因为天上的星星格外透亮,月光洒在柑子树林里,在柑子树叶上映出浅淡的光,我们就着月光就能摸出哪棵树的柑子更大。三人钻入林中,各自摘一阵,末了捧着各自摘的柑子回到家,一凑合,什么模样的柑子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