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启亮教授谈《未来教育家的道德发展境界》我用了三个多小时到凌晨一点多才整理完杨启亮教授的报告《未来教育家的道德发展境界》。杨教授的确妙语连珠,我记录的多是雅言警句,难免挂一漏万,于是又去搜索其讲话,结合我记录的先生讲话整理成文,发在博客空间。申淑敏老师留言:“非常感谢校长,整理推荐这么好一篇文章,多日来没有这么激动、感动了!杨教授的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谢谢,深深的感谢!”一、教育家的情怀杨教授开宗明义,指出,只有班主任和校长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因为,只有他们才与教育搭界。教育家不是能够培养出来的,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在行动中做出来的。教育家的情怀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有先天性,加之后天的理解与修炼。教育家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那些冒充的,如*水中学、**厂中学、**口中学,鸟来,不要说过一千年,哪怕一百年,甚至三五十年后,你再看看。现在有的学校比监狱都可怕,监狱关的人活着是为了出去;而学校关人是防止他去死。讲几个真正的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情怀是向下看,首先要培养普通人。中国历来真正的教育家只有两个,一个是 2500 多年前的孔子,孔子能够成为教育家,就因为有教无类,这四个字体现了孔子具有教育家的情怀。有教无类指起点,与后来成就为什么人并不矛盾。这样说来,孟子都不算不上是教育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孟子是搞精英教育的,喜欢掐尖,所以不能算是教育家,即使勉强算是,境界也与孔子差太远。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而且善于因材施教,孔子面向各种各样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育学生成才,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德性。中国的第二位教育家,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回国后拒绝做教育部长和2大学校长,而在南京郊区的晓庄办学,他办的是乡村师范学校,关注的是最底层人民孩子的教育,立志要为农村的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这项事业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真正的教育家。晓庄师范培养的学生,就是要去广阔的乡村担当教育四万万农民孩子的教育责任。晓庄师范刚开办的时候,只有 13 个学生,作为海归博士,当时是多么稀罕的人才,但是陶先生只关注最底层的百姓。当蒋总统要携夫人来看他时,他拒绝了,说,你们又不懂教育来干什么。搁着现在,别说总统,就连省长,哪怕县长,看看我们的表现吧!陶行知是认真做教育的,他的行为体现了“爱满天下”的教育者的胸怀。陶行知比孔子还要高明之处,在于关心最底层百姓的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