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一 节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 以 我 国 西 北 地 区 为 例炳辉中学李吉祥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节内容是要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该区域存在的问题,了解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掌握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荒漠化的对策、措施。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一节,是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出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及调整人类行为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了解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观念。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述和分布。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3、了解不同历史阶段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5、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从成因角度认识荒漠化的内在联系。2、理解干旱与荒漠化的内在联系。3、学会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分析方法4、掌握分析荒漠化发展的思路和方法。5、掌握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荒漠化的对策、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荒漠化的严重性,体验治理的重要性2、学会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强调“整体性”观念。2 3、让学生认识到调整人类行为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树立因地制宜开发自然和人地协调的观念。5、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观念。四、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荒漠化的治理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 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情景,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提问导学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视频录象: 通过沙漠化、石漠化、居延海等几段视频,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西北荒漠环境的认识,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4、读图探讨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5、案例分析论证法: 通过沙坡头建带状草方格沙障保护包兰铁路一例,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