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写出了人的无处可逃”“我写出了人的无处可逃” 关于姜广平: 姜广平,男,1964 年生于江苏兴化,1986 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河边的女人》,中篇小说《逃离一座城市》、《大槐安国》、《水土不服》、《先生》、《打荡》、《对面》,短篇小说《危险的关系》、《一九七一年的炸弹》、《收获草莓的时代》等。另有文学评论作品数百篇,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对话体文学评论名家。现居江苏。 导语: 文学评论界曾有人提出了“姜广平现象”。著名文学评论家张宗刚认为,姜广平作为一个目前在国内一线活跃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形成了令人玩味的文学现象:一、姜广平是在文学处于低潮时期的世纪之交开始走上文学评论之路的;二、姜广平缺少学院派评论家的高学历和高职称背景;三、姜广平身处近于底层的基层,学术环境与条件极差:长期以来身处乡村及小城,于当代教育处于应试高峰的年代里,在中学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张宗刚认为,凡此,都是文学评论工作中的负面性因素。然而,姜广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些困难,执着而坚定地行走在文学讨论与文学创作之路上,并以自己丰赡的成果,赢得了文学界人士与广阔读者的认可。姜广平的文学经历,非常值得人们讨论与细思,“姜广平现象”形成的原因给我们哪些启发、为我们的文学进展提供了哪些可资借鉴的元素,我们的文学讨论应给予深化的探讨。著名作家刘醒龙认为,在姜广平这样一位评论家面前,一个作家只要耍出三招就能被他识破行藏。 为做好作家对话,姜广平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以小说创作体验来映证、验证自己对其他作家创作的推断与认知。这一来,便使姜广平的小说讨论直抵小说的精髓处,也使他的小说创作走向了成功。姜广平的小说着意于对人性深处律动的把握,着意于对极细微的心理世界的展示,也着意于对文学母题的追求与挖掘。而另一方面,由于姜广平一直身处社会基层的生活,因而,其小说对于当下社会基层的人文景观也作了较充分的展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 李冰(以下简称李):你的小说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文学品质还是思想深度以及批判的力度,丝毫不逊于当代最富声望的小说家。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终于,有人来与我做关于我的小说方面的对话了。我做了那么多作家对话,读了那么多小说,也写了那么多小说。说我的文学品质不逊于当代最富声望的小说家,我把这看成是你对我的鼓舞吧。我的小说在当代文学场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我是非常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