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 教学目的: (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 (2)了解数字电影和动画、网络和游戏艺术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 教学难点: (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 教学计划: 使用 4 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4 课时,实践教学0 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 教学内容: 一、 图像拼贴与现代艺术 1、数字图像的重构美学 和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往往采用现成的数字媒材(照片、图片、绘画等)通过剪辑、结构、拼贴、重组的方法,来产生荒诞的、梦幻的、具有独特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种创意思想可以界定为利用拼贴和同构等手法,将元素组合在一个相互异质的空间中,并使编织进作品中的符号和图像,在互文中自动产生意义。 数字重构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的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 现实主 义艺术氛 围 。这类 作品也 反 映 了计算 机 在解构和重构传统摄 影媒材方面 的强 大 处 理手段。 2、毕加索与现代艺术的诞生 立体主义出现的意义: 立体主义用物体的各个侧面取代所有的单一视.点。舍弃了画面特殊的三维视错觉绘画方式,而是通过图纹、光线、质感,在画面上的相互影响阐释作者的视角,在传递信息中激发观众的参与性。―马歇尔・麦克卢汉评毕加索 立体主义绘画舍弃了远近法的视错觉,给予物体以全方位的感知,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充分把握作品传达的信息,显示了“媒体即信息”的理念。 代表性作品: (1)《亚威农少女》是20世纪初艺术转型的代表作品,它被普遍视为立体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雏形之作。从那时起,艺术的表达从二维的透视转向平面化。作品描绘了巴塞罗那妓院中五个裸体的妓女。毕加索在工维平面内对艺术原 有的表达方式进行 了改 造 。同 时,放 弃了透视法,彻 底 告 别了传统 的欧 洲 绘画模 式。 《亚威农少女》 (布 上油 画)毕加索 1907) (2)《藤 椅 上的静 物》(毕加索, 1912)油 画史 上拼 贴 艺术的开 篇 之作, 也 是现代西 方艺术上第 一个拼 贴 作品。画家 将 一块 有藤 编 坐 垫 的漆 布 粘 在画了静 物的椭 囿 形画布 上以表现椅 子 座 面, 然 后 又 以绳 子 做 了整 幅 画的边 框 。 3、摄 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