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 1991 年第 3 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 28 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16 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原文】曰若稽古 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 2。允恭克让 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4。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5。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7。【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典是书名。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稽:考察。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2、钦:恭谨严肃。安安,一作晏晏。3、允:诚信。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4、被:及。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格:至。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九族:指君主的亲族。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6、平:通辨,分别。章:使明显。百姓:百官族姓。7、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译文】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团结。家族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其它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候,天下民众也随着变化而友善和睦起来。【原文】乃命羲和 1,钦若昊天 2,历象日月星辰 3,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崳夷 4,日旸谷 5。寅宾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