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传说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它诞生于世界茶乡——思茅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又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普洱茶名称的由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 在广大普洱茶区,关于普洱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以巍巍无量山间、滔滔澜沧江畔,有一个美丽的古城普洱。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商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 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氏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上店主诚实守信, 善于经营,所以到濮老庄主这代,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所产茶品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和沱茶,已经远销西藏、缅甸等地。 这一年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 清朝时期,制作贡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摘时非常讲究,要“五选八弃”、“五选”即“选项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八弃”即“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型、风干包装,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复。 按照惯例,制成饼茶后,是由濮老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不巧这年濮老庄主生病卧床不起,眼看时间紧迫,就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此时的濮少庄主正值青年,大约二十三四岁,犹如清明头遍雨后新发的茶芽般挺拔俊秀、英姿勃发。他与20里外磨黑盐商的千金白小姐相好。白家是盐商世家,白小姐亦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正好所谓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两家早就喝了订亲酒,聘礼出过了,再过几天就打算迎亲了,眼下正在筹办婚礼呢。 然而皇命难违,濮少庄主只好挥泪告别老父和白小姐,临行前,众人叮嘱他送完贡茶就赶快回乡。 濮少庄主经验不足,又有心事,时间也十分紧迫,天公亦不作美,春寸得连绵不断。平常老庄主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却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大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间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的艰苦不说了,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