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形成性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1、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行政系统)。2、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国家与政府)。3、决定了行政伦理具有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的是行政的(公共性质)。4、行政伦理学着重研究行政实施中的(价值结构)。5、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的一般原理)。6、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行政效率)。7、韦伯认为,工具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效率)。8、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是(行政效率观)。.顺序 .时间 .方式和制度等的总称是(行政程序)。10、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重德轻法)。11、以下观念中,正确的行政态度是(变革创新)。12、行政作风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政道德的(外在显现)。13、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实践)。14、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15、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道德属于精神性的原则,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2.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约力量包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3.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超然性、全局性)。4、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廉政、勤政、行政人格)。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理想生成信念、 信念强化着理想、 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三、填空题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3. 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四、简答题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