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学习指导1.促凝血药的学习重点是维生素K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学习中要注意比较其他促凝血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2.抗凝血药应重点掌握肝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比较其他抗凝血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3.抗贫血药的学习重点是铁剂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难点是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注意三类药物在应用上的区别。4.要理解右旋糖酐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盐类的作用。学习内容一促凝血药二抗凝血药及溶栓药三抗贫血药四血容量扩充药第一部分促凝血药促凝血药是能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以下四类: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酚磺乙胺四、作用于血管的药垂体后叶素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K维生素K包括K1、K2、K3、K4。维生素K1和K2为天然品,具有脂溶性,需胆汁协助吸收。K3和K4为人工合成品,具有水溶性,不需胆汁协助即可吸收。【作用及应用】维生素K作为辅酶在肝内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常发生皮下、牙龈及胃肠道出血等。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维生素KVitaminK※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①维生素K吸收障碍②维生素K合成障碍③凝血酶原过低的出血维生素KVitaminK※【不良反应】1.故一般临床多采用K1肌内注射。肌注时局部偶可发生红肿、疼痛、硬结及荨麻疹样皮疹。2.口服K3、K4易引起恶心、呕吐,嘱患者饭后服用。3.较大剂量维生素K3(30mg/次)可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对红细胞缺乏G6PD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注意使用维生素K每次剂量要适宜,不可超过30mg。4.过量时可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可用口服香豆素类(或采用肝素)解救。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aminomethylbenzoicacid,(PAMBA)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AMCHA)【作用及应用】能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高浓度时能抑制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主要用于纤溶酶活性亢进引起的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大手术后的出血。氨甲苯酸aminomethylbenzoicacid,(PAMBA)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AMCHA)【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用量过大可促进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禁用于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氨甲环酸不宜与苯唑西林、口服避孕药合用。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酚磺乙胺酚磺乙胺EtamsylateEtamsylate止血敏止血敏本品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还可增强本品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长,毒性低。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长,毒性低。用途:手术前后预防出血以及治疗消化道、肺、脑、眼用途:手术前后预防出血以及治疗消化道、肺、脑、眼底出血、鼻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底出血、鼻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偶见过敏反应。偶见过敏反应。四、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垂体后叶素Pituitrin(内含加压素和缩宫素)能使血管收缩及子宫收缩。用于肺咯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也可用于尿崩症的治疗。偶见过敏反应,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胸闷、胸痛等表现。高血压、冠心病、癫痫患者禁用。二抗凝血药及溶栓药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是能阻止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药物。(一)体内外抗凝血药肝素(二)体内抗凝血药华法林(三)体外抗凝血药枸橼酸钠一、抗凝血药(一)体内外抗凝血药※肝素Heparin【作用及应用】肝素在体内、外均有迅速而强大的抗凝作用。肝素能促进抗凝血酶Ⅲ(AT-Ⅲ)的抗凝血作用。肝素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心血管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心导管检查等。肝素Heparin※【不良反应】1.自发性出血肝素过量使用可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一旦发生立即停药。2.过敏反应偶可引起发热、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