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第二课三级主题P56~57 课题:“请排队,莫拥挤”授课人: 张 静班级: 13 级初等教育系文科二班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分数: 95请排队,莫拥挤(一)教学设计理念(单元主题)1.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 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 心灵去观察社会、 感受社会、研究社会。 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已经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来教育儿童。正如“公共生活讲道德” 这个单元主题, 主旨在于让学生在公共生活中初步形成讲道德的意识, 在公共生活中懂得多为别人想一想,养成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的人。2.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程都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多元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好基础。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 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成为有责任心,有公德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这一单元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公共生活中讲道德,而且初步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并且认识到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3. 教育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 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在公共生活中讲道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自觉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通过学习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做好正确的向导。(二)教学设计思路(单元主题)1. 本单元主题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