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培育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要教他适应孤独]如何培育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阿琴的女儿玲玲今年 6 岁了,玲玲有一个比她大 3 岁的堂姐、一个比她小半岁的堂妹还有两个比她小 2 岁的堂弟。这些堂姐、堂妹和堂弟们都住在奶奶家附近,只有玲玲家隔得比较远,所以隔一段时间才会来一次。每次去奶奶家,玲玲都喜爱和年龄相仿的堂妹兰兰玩。可是这一次,刚到奶奶家没多久,女儿玲玲不一会儿就闪着泪花跑了过来委屈地说:“兰兰不和我玩了,她和他们玩去了,他们都不理我。”阿琴听了非常生气,带着女儿就找到了自己的那几个小侄女、侄子:“你们怎么能欺负玲玲呢?你们再欺负她,孤立她试试看!……” 经过阿琴婶婶的教训,孩子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也都让玲玲一起加入了游戏。可阿琴一走,他们就开始嘲笑玲玲只知道告状。 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假如你的孩子遇到了玲玲这种状况,你会怎么做呢?像阿琴一样生气帮着孩子撑腰?还是带孩子一起分析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引导孩子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纳自己? 很多人都认为当然第二种方法更好,是的,这种引导的方式的确是一种好方式。可是,我们有没有谁想过,也还有另一种方式呢?那就是告诉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主动适应这种孤独。 在现在这个过度推崇人际交往的社会里,适应孤独变得越来越不为人所重视。当我们的孩子告诉我们他们被孤立时,我们会生气,会心疼。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也经历过这种无法融入某个团体的痛苦。在我们眼中,被孤立的哪一方要么是可怜的,要么是有问题的,总是是代表不受欢迎的……当孩子向我们哭诉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所以我们想尽各种方法和这种感觉做斗争,无论是合适的还是不第 2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适的方法。 能够圆满解决问题当然是好,可假如每一次都这样,我们也可能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无法融入某个团体、无法合群,肯定是不好的,必须得想办法解决…… 所以,除了要传授给孩子解决这种现象的能力,让他想办法融入团体。有时候,教导孩子接受这个现实,想办法让自己一个人也能很快乐,显得也相当重要! 只有孩子接受了这样的现实,拥有了即使一个人也能很快乐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才能学会独处;当他们长大了,才不会每天为了获得别人的接纳和认可而绞尽脑汁;当他们长大了,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找到自己从容的步骤…… 所以,当孩子告诉我们 TA 无法融入某个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