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VIP免费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1页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2页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3页
《咏怀古迹(其三)》课堂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低效现实,我校提出了“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由六大环节构成:问题切入、问题启发、问题探究、问题答疑、问题反馈、问题拓展)的课改理念。即:在教和学中,师生双方都要有问题意识,因问题(如课标要求和学情)而确立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环节和师生活动也由问题贯穿。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本课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课设计如下:二、课前活动设计1、预习教材《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扫清字音障碍和字义障碍,疏通词义。2、查阅搜集昭君其人其事。3、回顾已学的两首怀古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古亭怀古》的写作特点及鉴赏思路。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咏怀古迹(其三)》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诵读选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模块中的课文。在已经理解并掌握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和本模块其他杜甫诗歌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昭君形象的把握,联系杜甫的经历,知人论世,体会和品味诗人沉而不浮,郁而不薄、深沉浓郁的悲情。同时这首诗又是一首怀古诗,在必修三学生已学习过两首怀古词《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掌握鉴赏怀古诗的方法。2、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学习了《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的的杜甫诗歌”中的另外几首诗歌和必修四的《登高》,基本掌握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在必修二学过两首怀古词《赤壁怀古》《京口北古亭怀古》,对鉴赏怀古诗的思路有了初步的印象。②能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能够利用所掌握材料对作品进行分析鉴赏。③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并且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合作。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品味关键词,分析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②总结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悟到诗人由昭君之怨上升到个人、国家之思的深沉情感。4、教学重点:①分析昭君形象②掌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5、教学难点:①诗中首句写景对于塑造昭君形象有什么作用②总结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并会迁移运用,读懂其他怀古诗6、教学准备:①教学之前,仔细研究课标和本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②网上下载所需要的四大美女、昭君图片、《琵琶语》音乐、朗诵音频《咏怀古迹(其三)》、等多媒体材料。并对上述材料进行编辑,以适合本教学内容的需要。四、教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布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这一要求,我将教学方法设计如下: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疑置难、引发思考、引起思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去达到教学目标。②设置多种朗读活动,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诗词情感,整体感知诗人的悲苦情怀。③设计多次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讨论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真知,突破重难点。④设计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在交流展示中突破重难点,增强自信心。五、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资源(来源)媒体使用方式媒体作用设计意图导入充满感情地导入:请同学们看这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关于四大美女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包含着四个精彩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玉环,都背上了红颜祸水的恶名,独有昭君,千古流芳,一介螓首蛾眉胜过百万雄兵,大半个世纪边境无战事。昭君的故事,已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