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 5 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 ”中“地表及变化 ”的范畴。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雨水如何影响土地。首先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的想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壤?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变成什么样了?”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地形。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回忆,启发学生联系平常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雨水会冲走土壤,使土壤流失,混有泥沙的水在蒸发后,里面的泥沙会留下来。接着指导学生通过“下雨 ”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 ”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在通过实验认识了“雨水 ”和“径流 ”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后,教材展示了自然界中土地被侵蚀的真实情况。 目的是把实验中的现象和自然界中的相同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侵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地形地貌,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斜坡上留下了许多细沟,这些细沟是雨水漫过地表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很多,教材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 有无植物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呢?教材启发学生思考,也是对设计过程、 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提示了学生实验方案中应包含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顺序。然后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并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单元前四课的前提下学习的,五年级学生对地形地貌,地球内部原因引发地貌改变因素的认识只是感性认识。而且学生特别喜欢做实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为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效实施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