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设计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认识早恋及其危害,并学会掌握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教学重难点:明确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意义和原则;分析探讨早恋的得与失。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共同探讨2、诗歌朗诵与歌曲欣赏3、情境体验4、心理问卷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心理问卷题3、歌曲《朋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播放儿歌《找朋友》。(学生在歌声中进入教室。引导学生在歌声中回忆起童年时期与小伙伴亲密相处的情景,并体验那种欢愉的感觉)熟悉的儿歌,仿佛我们又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亲密相处的幸福时光。是啊,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就有交朋友的意识了。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旅程才不会孤单。”的确!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人生。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广交朋友,包括同性朋友,也包括异性朋友。但有人说:“同性朋友易交,异性朋友难交。”这话说得有道理。 我们有些中学生,由于没有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分寸,陷进情感的旋涡,以至影响进步,荒废学业;有些老师和家长,因为怕学生“早恋”,而对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也诸多干涉,导致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与异性的交往?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的一大困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大家既感兴趣而又十分敏感的话题吧!怎样看待异性交往?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2、听故事,悟道理:3、走近异性交往:(一)、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心理学家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归纳为三个阶段:( 1)两小无猜期。这是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男孩女孩无拘无束地一起玩,这个时候大家的性别意识比较淡薄。(2)异性相斥期或称为同性相吸期。这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这个时期由于男女同学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萌生可一种不安、害羞甚至反感的心理,从而不愿与异性交往,在人际交往时往往只选择同性伙伴,把男女交往看成是很难为情的事。其实,这是青春期性意识觉醒的标志。(3)同性相吸期。在初中高年级尤其是高中这个时期,男女同学逐渐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摆脱心理上的封闭状态,开始以善意、友好、欣赏的态度对待异性同学了。(二)、青少年异性正常交往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这一类人,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