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902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孟德尔定律中的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体细胞配子天才的“惊奇”发现基因染色体传递特点存在形式来源形成配子时的行为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Why基因∥染色体?萨顿假说:根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类比推理法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DNA→基因基因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③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例题: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课本P-37摩尔根:美国遗传学家,果蝇杂交实验→伴性遗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作用时间:减Ⅰ后期例题: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aAa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aAAAAAaaaa间期复制减Ⅰ减Ⅱ染色体→竖线;基因→圆点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AaDdBbABD,ABdabD,ab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BbDdABD,ABd,AbD,AbdaBD,aBd,abD,abdAaDdBbAaBbDd2×2×2=82×2=4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VS非等位基因例题: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例题: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例题: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特别注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不能自由组合。例题: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是()基因的连锁遗传bbAaBb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AaaABbBbBBAaaA减数分裂异常问题分析精细胞ABABababAaBAaBbb①减Ⅰ异常,减Ⅱ正常:4个精细胞都异常结论1:若精细胞含有等位基因,则减Ⅰ后期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情况1:减Ⅰ异常,减Ⅱ正常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AaBb精原细胞AaaABbBb初级精母细胞ABABabab次级精母细胞ABABabab精细胞AABBabab结论2:若精细胞含有相同基因,则减Ⅱ后期某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②减Ⅰ正常,减Ⅱ异常:2个精细胞异常√×√××√√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情况2:减Ⅰ正常,减Ⅱ异常例题: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什么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所致()A.次级精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例题: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C.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总结:异常精子的产生生殖细胞正常异常精子X或YXX、YY(减Ⅱ异常)XY(减Ⅰ异常)卵细胞XXX(减Ⅰ或减Ⅱ异常)例题: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