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党小组作用让组织生活落地生根——xx县xx镇创新农村党小组建设工作侧记【产生背景】xx镇位于xx县东南部,东临漳河与南xx县相望,南与xx县xx镇交界,西与xx镇接壤,北连xx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社区,人口3.2万。系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和省级卫生镇。xx镇党委下辖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党小组x个,共有党员xxxx人。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的纽带,而党小组是保证“纽带”发挥作用的根基。党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以自己的积极活动来实现党支部的决议和担负党支部不便集中进行的一部分工作,保证党支部各项任务的完成。但党小组由于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其工作开展被忽视,党小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夯实基层党小组建设,是下阶段xx镇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影响该镇党小组建设的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难组织。作为党组织联系党员最基本单位的党小组,由于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工作任务的加大,每年除了“七一”、年底之外,很难组织起更多、更有效的活动,党员的参与率低,积极1性不高。以xx镇为例,全镇71个党小组中,可以正常开展党小组活动的,不到40%,按要求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并做会议记录的,仅占约20%;二是管理难到位。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不少行政村是由之前的两个村合并而成,在党小组划分时,采用多个村民小组合为一个党小组,管理幅度过宽。加之xx镇为农业大镇,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性大,从业地域分散,加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党小组对农村党员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三是作用难发挥。当前,村级党组织所搭建的为民服务平台相对较少,党小组难以把无职党员统一集中组织起来,农村党员的作用发挥多依赖于党员自身的自发自觉。党小组内党员之间由于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按照传统模式根据住址分在一个党小组内,不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产生依据】在党小组建设工作中,xx镇结合实际,依托自身优势,为基层建设奠定了结实的物质、精神基础。一是地理基础,不需要翻山越岭。xx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各村(社区)平均面积约6.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适中,易于人员集中管理;二是交通保障,跨上车子就能到。xx镇域交通便捷,xx路、xx路、xx路、xx道路等相继建成,水泥道路总里程达到145公里,密度位居全县第一;三是信息条件,招呼一声都晓2得。xx镇党员手机使用率较高,镇、村两级通过微信、QQ平台建立讨论群,供有条件的党员进行交流、联系,所有党员均可通过手机或电话联系,同时,“村村通”广播工程达到镇域全覆盖,所有村居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收到广播的讯号;四是人际交流面广,抬头不见低头见。社会的进步带来人际活动范围的扩大,xx镇党员多来源于群众、发展于群众,同时,党员的交际范围不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一个自然村、一个村民组了,活动范围广了,认识的人更多了,了解的人更全面了,交流也更紧密了,群众基础更加扎实,党员关系更加融洽。【主要做法】近年来,xx镇党委依托自身优势,发挥阵地作用,抓牢、抓实党小组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党小组的划分在党小组的划分中,镇党委创新工作方式,提出“情有所托、爱有所好、业有所向”,根据党员的意愿、爱好、职业进行分组,进而满足不同年龄、行业、爱好的党员的多种需求。“情有所托”。党小组作为最基础的“党员之家”,同时也是组内党员的“感情依托”,党小组和党员的“配对”尤其重要。在党小组划分时,结合各支部党员的实际情况,主动权交给党员自己,党员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这3样,让党员由“被动邀请”变为“主动参与”,提升党员参加党小组活动的积极性。xx村第二党支部的15名老党员,他们平时关系不错,一致同意组建第二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经常夜间及节假日时间,组织进行学习、开展活动、交流思想。“爱有所好”。每个党员都有各自的爱好。党员在选择党小组时,建议其结合自身爱好,有相同爱好、相同特点的党员选择同一党小组,这样,在党小组开展活动时,脾气、特点相同的党员一起参加组织活动,成员之间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