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此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 ABS 的理论基础、种类;掌握 ABS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典型的 ABS 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了解装用 ABS 的车辆容易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检修 ABS 时应注意的事项;ABS 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以及制动液的使用和更换。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节 概述 理论教学:1 学时。 第二节 ABS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理论教学:4 学时。 第三节 典型车型的 ABS 理论教学:1 学时。 第四节 ABS 的使用与检修 理论教学:2 学时;ABS 的拆检实践技能:8 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ABS 的结构、原理;检修 ABS 时应注意的事项;ABS 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 难点:ABS 的结构、原理;ABS 故障的一般检查方法。 四、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过程 此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对于 ABS 的结构原理采用先授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 ABS 故障的一般检查排除方法采用理论实践同步进行。 五、作业 1.ABS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ABS 系统的控制方差 3.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4.可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5.ABS 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6.ABS 系统的故障诊断 第三章 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即英文的 Antilock Braking Sy stem,缩写为ABS。 第一节 概述 一、ABS 的理论基础 1.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强制地减速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的方向稳定性的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1)制动效能—基本评价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 (2)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 2.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1) 制动器制动力 3.硬路面上附着系数 φ 与滑移率 s的关系 (1)制动过程中车轮的三种运动状态 第一阶段:纯滚动,路面印痕与胎面花纹基本一致 车速 V = 轮速 Vω V——车速 ω ——车轮旋转角速度 Mj——惯性力矩 Mμ——制动阻力矩 W——车轮法向载荷 Fz——地面法向反力 T——车轴对车轮的推力 Fx——地面制动力 r——车轮半径 rω ——车轮切向速度,简称轮速 第二阶段:边滚边滑,路面印痕可以辨认出轮胎花纹,但花纹逐渐模糊。 车速 V > 轮速 Vω 第三阶段:抱死拖滑,路面印痕粗黑。 轮速 Vω = 0 若需增大F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