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耕地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国耕地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十五”期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速达 8.8%,人均 GDP达 1000美元。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末端治理”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 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到湖北通山县的一个农村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耕地现状分析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 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十分少,约为世界平均数的 1/10,且耕地抛荒滥占耕地仍很严重,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从 1996年 12月 31日的 19.51亿亩,到 2001年的 19.14亿亩,再到 2007年的 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 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的纪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 3.1万件,涉及土地 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 9.24万件。而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粮价不断上涨。 鉴于我国耕地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已成为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然而目前我国人与耕地关系却日益恶化,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耕地数量锐减,二是耕地质量日趋衰退。这两个原因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受到双重威胁,严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耕地质量下降造成的隐性流失,由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