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完美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一、工程简介本工程地下基础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采用 C35P6 抗渗混凝土,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筏板基础尺寸较大,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大,筏板最长 92.2 米宽 18.5米;2.基础厚度较大,筏板厚度均为 1.4 米;3.基础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筏板上布置多处电梯井和降水井;4.筏板在下沉位置还布置延短边通长的后浇带;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1.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1)筏板砼浇筑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 450mm 左右,由远端向泵方向斜向推进的方式组织施工。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确保已浇砼在初凝前被上层砼覆盖,不出现“冷缝”。按照斜面分层法施工时应注意避免离析,上下两层接茬处不能过震,泵管离浇筑混凝土面不易过高。斜面分层法施工浇筑顺序按示意图 1~6 的顺序依次类推,浇筑示意图如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2)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要求快插慢拔,保证振捣棒下插深度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振捣密实。振捣点的间距按照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一般以 400~500mm 进行控制。振捣时间控制具体以砼不再下沉并无气泡产生为准。振捣应随下料进度,均匀有序的进行,不可漏振,亦不可过振;3)钢筋密集处要求多次振捣,保证该处混凝土密实到位,注意不要一次振捣时间过长,防止局部混凝土过振离析。在预埋件和钢筋交错密集区域,需用粗钢筋棒辅以人工插捣。对于柱墙插筋的部位,亦必须遵循上述原则,保证其位置正确,在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复核轴线,若有异常,应在砼初凝之前及时校正;4)底板结构板面上翻起墙体段以及板面粗钢筋,都是容易在振捣后、初凝前容易出现早期沉缩裂缝的部位,必须通过控制补充下料和二次振捣予以消除;5)凡板面上有墙体“吊脚模板”部位,应控制下料,在板浇平振实后,稍作停歇,再浇板面上“吊脚模板”内的墙体,浇筑墙体并振捣之后,不得再插捣“吊脚模板”附近墙体,必要时可用木槌适度敲打“吊脚模板”外侧,使可能存在的沉缩裂缝闭合;6)有埋管部位及表面有粗大钢筋部位,振捣之后、初凝之前易在砼表面出现沉缩裂缝,应及时用人工压抹予以消除;7)砼表面水分散失,接近初凝时会在表面形成不规则裂缝,应及时用磨光机或人工压抹予以消除。处理之后,应防止水分继续蒸发使砼表面干缩,应及时进行蓄湿养护;8)筏板面标高控制采用每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