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华人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3/13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