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MOS闩锁效应

CMOS闩锁效应_第1页
1/9
CMOS闩锁效应_第2页
2/9
CMOS闩锁效应_第3页
3/9
提纲 1、闩锁效应 闩锁效应是指 CMOS 器件所固有的寄生双极晶体管被触发导通,在电源和地之间存在一个低阻通路,大电流,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路 2、闩锁效应机理 2.1 器件级别上 图 1 CMOS 结构图 如图 1 所示,CMOS 发生闩锁效应时,其中的 NMOS 的有源区、P 衬底、N阱、PMOS 的有源区构成一个 n-p-n-p的结构,即寄生晶体管,本质是寄生的两个双极晶体管的连接。P 衬是 NPN 的基极,也是 PNP 的集电极,也就是 NPN的基极和 PNP 的集电极是连着的;N 阱既是 PNP 的基极,也是 NPN 的集电极。再因为 P 衬底和 N 阱带有一定的电阻,分别用 R1 和 R2 来表示。 当 N 阱或者衬底上的电流足够大,使得 R1 或 R2 上的压降为 0.7V,就会是Q1 或者 Q2 开启。例如 Q1 开启,它会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给 R2,使得 R2 上的压降也达到 0.7V,这样 R2 也会开启,同时,又反馈电流提供给 Q1,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大部分的电流从 VDD 直接通过寄生晶体管到 GND,而不是通过MOSFET 的沟道,这样栅压就不能控制电流1。 2.2 集总元件上 图 1 中的寄生晶体管连接关系可以用集总元件来表示,如图 2 所示,其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双端 PNPN 结结构,如果再加上控制栅极 ,就组成门极触发的闸流管。该结构具有如图 3 所示的负阻特性,该现象就称为闩锁效应(闩锁本是闸流管的专有名词)。即双端 PNPN 结在正向偏置条件下,器件开始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当电压达到转折电压BFV时,器件会经过负阻区由阻断状态进入导通状态.这种状态的转换,可以由电压触发(gI =0),也可以由门极电流触发(gI ≠O)。门极触发大大降低了正向转折电压。 图 2 PNPN 双端器件 从上图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关系 其中,和 分别是 PNP 和 NPN 共基极增益,COI是集电极饱和电流。对上式进行调整,得到如下关系: 其中 在低阻抗时,tCOII/可以忽略,另,在一般情况下,0tI,可以发现 或者 其中  代表swRR 和在阻止闩锁上起的作用,=1 表示所有的发射极电流都绕过电阻,也就是没有闩锁效应发生。在有载流子产生的情况下,在(2)式右边添加上tGENERATIONII/ 2。 两个寄生晶体管工作时,形成正反馈电路,加深可控硅导通,造成的结果在器件级的描述一样,一股大的电流将由电源流向接地端,导致一般正常电路工作中断,甚至会由于高电流散热的问题而烧毁芯片 3 、闩锁效应与器件参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CMOS闩锁效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