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警惕科学》有感提到科学,大多数人觉得是深奥的、难懂的,这就给科学带来了一丝神秘色彩。小的时候,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时,好多人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认为科学是神圣的。我认为,科学是不可或缺的,是有必要发展的,它带给我们优质的生活,大到飞机火箭,小到细菌,都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我是学生物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微生物,可以说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通过添加各种调料,才达到的色香味俱全,味精发酵用的是谷氨酸,酱油发酵用的是酵母等等,都依靠的微生物;聚会时,增加气氛喝的啤酒、白酒等,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经常喝的酸奶,不紧需要微生物发酵,而且其中还添加了肠道益生菌,来改善我们的肠道菌群;我们生病吃的抗生素,都是通过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获得;洗涤业、造纸业等添加的各种酶都来自微生物;穿的羊毛大衣,也是用蛋白酶处理,才使我们穿的舒适等等。可以说,微生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没有科学,人类便不会进步。然而,读《警惕科学》和《警惕科学家》,文中作者只看到了科学的负面影响,科学家的阴暗面,大力呼吁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甚至呼吁要远离科学。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懂科学,不了解科学,所以造成了恐慌,进而排斥科学。比如说,大多数人听说谁是艾滋病病人,大家就都远离他,排斥他,生怕会被传染,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艾滋病,正常的接触,如握手、拥抱,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只有血液才能传播,如果了解了真相,人们还会那样排斥,接触到艾滋病病人,还会那样恐慌吗。我认为不会。再来说说《警惕科学》吧。首先,作者是从《疏于防范的教训——百年环境问题警示通则》中得到启示,看见了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举了苯和甲基叔丁基醚来说明,文中作者说了不是太了解这些化学物质,从苯的例子中也提到了“但是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有什么后果,我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在2005年11月,大量液态苯直接泄漏到松花江中,我也只知道江水被第1页共8页严重污染了,不知道具体的后果。”。其实,只要日常加以注意,是减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的风险。生产在一线的工人,平时穿防毒服,带着防毒口罩,完全可以减轻、甚至不会得病。而苯的制取及以苯为原料的工业,应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防止管道跑、冒、滴、漏,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装备,加强透风,涂料行业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作溶剂,改进喷漆作业方式,如静电喷漆、漫漆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避免苯中毒。都说想象是可以吓死人的,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了解,一旦听到点不好的东西,他的想象会自然而然的夸大负面的影响,会将其负面影响无限放大。再比如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会用到高压灭菌锅,会用到有毒的试剂等,最初我是害怕用高压灭菌锅的,总是想象着它会爆炸,看见实验室正在使用的高压灭菌锅,都会躲得远远的,可后来我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便不会害怕了。我觉得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作者想象的那样“过”大于“功”,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你能想象到没有汽车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没有电脑的生活会怎么样。你又能想象出如果没有工业发展,我的日常用品会满足需要吗。答案是不能没有科学。历史不能倒退,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只有科学发展了,人类才能幸福。再说说《警惕科学家》吧。作者提到了科学共同体,又说“在以往的主流话语中,科学家是一些才智超群、道德崇高的人物。科学是神圣的殿堂,科学家就是殿堂中的神职人员。”,“然而,现实的科学共同体如何呢。即使高居殿堂顶端的诺奖得主,也有剽窃、造假的,还有给希特勒造毒气室的。中国的情况更令人尴尬。”。作者又将以前的科学共同体和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做比较,说现在的科学共同体的道德品质败坏,我不敢苟同。现在的科学家是有一些是品质不太好,那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道德品质败坏的。有些科学家是为了自己的盈利,可那也是付出劳动了,那是他们应得的呀。难道付出体力劳动的人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那些为了科研,日日夜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