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gle@y eah.net ehcache 缓存设置 共 12 页 第 1 页 1 Cache 简介: 缓存(Cache )是计算机领域非常通用的概念。它介于应用程序和永久性数据存储源(如硬盘上的文件或者数据库)之间,其作用是降低应用程序直接读写永久性数据存储源的频 率,从而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缓存中的数据是数据存储源中数据的拷贝,应用程序在运行时直接读写缓存中的数据,只在某些特定时刻按照缓存中的数据来同步更 新数据存储源。 缓存的物理介质通常是内存,而永久性数据存储源的物理介质通常是硬盘或磁盘,应用程序读写内 在的速度显然比读写硬盘的速度快,如果缓存中存放的数据量非常大,也会用硬盘作为缓存的物理介质。 缓存的实现不仅需要作为物理介质的硬件,同时还需要用于管理缓存的并发访问和过期等策略的软 件。因此,缓存是通过软件和硬件共同实现的。 1 .1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分为三类。 1) 事务范围: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在此范围下,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 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 2) 进程范围:缓存被进程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这些事务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进程的生命周期,进 程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进程范围的缓存可能会存放大量的数据,所以存放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缓存内的数据既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也可 以是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松散的对象数据形式有点类似于对象的序列化数据,但是对象分解为松散的算法比对象序列化的算法要求更快。 3) 集群范围: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者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 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使用集群范围的缓存,因为访问的速度不一定会比直 接访问数据库数据的速度快多少。 持久化层可以提供多种范围的缓存。如果在事务范围的缓存中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到进程 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内查询,如果还是没有查到,那么只有到数据库中查询。事务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一级缓存,通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