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施工工法1.前言抗浮锚杆在目前工程抗浮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技术上也较为成熟,但一直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施工工法标准,经中建八局二公司青岛分公司技术部门及河马石项目部技术部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参考相关资料及同类工程的经验,制定方案并付予实施,对实施情况进行收集总结,于 2006 年 12 月制定抗浮锚杆施工工法。经中建八局二公司技术部门鉴定并提供宝贵意见,最终完成此工法的编制。2.特点抗浮锚杆是在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其做法中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锚杆的直径一般为 150~180mm。其布置方式有以下三种: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 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 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地区及沿海受潮汐水浮力影响较大地区的地下工程施工,一般应用于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的情况下,个别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4.工艺原理通过在地基下设置一定数量的锚桩或锚杆,将建筑物基础与地基连在一起,当建筑物受浮力作用时,被固定在土层里的锚桩或锚杆紧紧拉固住,使其不被浮起。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准备5.1.1 锚杆施工前,一般需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锚杆施工必须清楚施工地区的土层分布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