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发展的工作意见*县是全国重点渔业县。20*年水产养殖总产量2.61万吨,总产值2.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9.56%。为促进我县水产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充分挖掘大水面生产潜力,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布局,扩大特种水产养殖规模,壮大水产加工业,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特制定如下意见。一、加快水产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地处长江之滨,有水域面积24万亩,可养水面16万亩,水面广阔,资源丰富。属江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鱼类生长繁育。同时,我县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非常有利于水产品的运输,发展水产大有可为。我县于20*年被列入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水产优势产业带虾蟹优势产业区;20*年和20*年分别被XX省政府列入环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规划重点县。(二)发展潜力巨大我县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在16万亩可养水面中,有池塘1.5万亩、水库0.5万亩、河沟0.5万亩、湖泊13.5万亩,养殖面积主要集中在湖泊。据20*年年报统计,全县各类型水面养殖单产分别是:池塘538公斤/亩、水库265公斤/亩、河沟408公斤/亩、湖泊92公斤/亩,由此可见,小水面养殖产量较高,但湖泊等大水面仍基本处于人放天养状况,全县水面平均养殖单产偏低,效益不高。此外,特种水产虽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没有形成规模,更未形成产业化。水产品加工通过招商引进的企业,虽然已形成加工出口能力,但因受水产品供应量不足限制,难以发展壮大。为此,加快水产发展步伐,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加快特种水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三)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水产业是农业经济中发展快、活力强、效益高的产业之一,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1页共4页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可带动休闲观赏渔业,以及水产苗种繁育、渔用饲料、渔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大批渔(农)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增加收入,摆脱了贫困。水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四)群众养殖热情高我县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沿湖群众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随着市场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对水产品特别是特种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水产品价格一直上扬,极大地提高了渔民水产养殖积极性,群众热情高涨。二、水产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渔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稳定常规养殖,主攻特种水产,加大河蟹、鱼回鱼、黄鳝、淡水小龙虾的开发力度,壮大特种水产发展规模,形成特种水产产业链,重点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改变湖泊养殖方法,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大水面单产,推进我县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水产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县在稳定养殖面积16万亩基础上,新开发江新洲、新合镇等养殖面积0.55万亩,确保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1万亩,水产品总量达4.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5.0亿元,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三、加快水产发展的措施(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湖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养殖产量赛城湖大湖养殖面积5万多亩,占全县养殖面积近三分之一,是我县境内最大的养殖湖泊。要结合国有农场税费体制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赛城湖大湖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改革,科学地对大湖进行开发,提高养殖产量和水平。(二)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壮大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大力调整、优化,我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已第2页共4页形成了以赤湖、赛城湖为中心的虾蟹养殖区域、以永安为中心的黄鳝养殖区域、以赛城湖为中心的鱼回鱼网箱养殖区域的格局。为了发展壮大养殖规模,我县要依托加工企业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推进产业化进程,并对重点养殖品种产业化进行资金扶持,制定具体的扶持奖励办法(见附件),同时在科技、信息、市场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各地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抓好水产技术服务,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产科学技术进步是加快水产发展的重要前题。因此,要抓好水产科技服务,学习和引进先进特色养殖技术。水产业务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