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全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年7月底至8月初,市政协组成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协研究室、经济委,市水务局、发改委、农业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就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在思茅、景东、镇沅、江城等县(区)召开由县(区)政府、相关涉水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查看了5县(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部分水利工程,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全市水资源概况。市纵横,溪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00余条,径流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1000—5000km2的有17条、100—1000km2的有41条。全市总径流面积45385km2,分属(江)、江、(江)三大流域,年径流量326.12亿m3,占全省的14.7%。其中,流域15341.7km2,占33.8%,产水量为112.6亿m3;江流域27768.5km2,占61.2%,产水量为174.6亿m3;流域2274.8km2,占5%,产水量为23.94亿m3。全市水利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山区少、坝区多,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节少、夏秋季节多的特点。(二)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25.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13座、小(一)型水库59座、小(二)型水库218座、塘坝368座,引水工程4.9万余件。水利工程总件数达5万多件。蓄水库容达到5.3亿m3,人均库容204.9m3;年供水能力达11.8亿m3,人均供水量456m3。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灌溉率达22.6%。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第1页共9页为4.7%。水利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1、突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水利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建设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续建完成了、、口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了镇沅五一、小坝子、景谷曼转河中型水库及8座重点小(一)型水库工程;新建水厂4座。全市新增蓄水库容6256.6万m3,新增年供水能力1.2亿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十五”时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2、加快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防灾减灾效益良好。五年共投资2.5亿元,实现防灾减灾效益8.1亿元。全面完成了4座中型、3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了蓄水量、发挥了综合效益,保障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8条中小河流列入国家年—20XX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预计投资1.88亿元,年内将开工治理3条。概算投资2.98亿元的孟连中缅界河、江城中越界河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整治河堤63.3公里。3、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民生水利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投资2.74亿元,共解决了10县(区)61.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6亿元,新建成农村“五小水利”工程17851件,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投资755万元,实施农村水电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项目,为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持。各县(区)城镇供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供水水质合格率明显提高。工业园区的2个水库、3个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第三水厂开始向思茅主XX县区供水。思茅主XX县区供水水质合格率达99%,日平均供水2.96万立方米。4、强化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水文网络建设。建成国家基本水文站14个,专用水文站10个,泥沙站10个,土壤墒情站6个,蒸发站15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37个,雨量站1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主要、第2页共9页湖库和饮水水源地的水文要素信息监测、采集、分析、传输水文网络体系。二是强化依法治水。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市主XX县区供水管理办法》、《市主XX县区排水管理办法》、《市思茅河道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