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所涉及的区域主要在农村区域,能够稳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村生态文化的培养等建设措施。着眼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同时结合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农业”的生态建设方针,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提取了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我国各省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合理建议。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面对资源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国家提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将绿色动能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由此,在我国区域发展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将成为必由之路。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区域,同时也是国家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区域建设的重点区域,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事关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村地区农民福祉的重要问题。回顾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的发展建议,都包涵对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性指导。在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明确提出在实现美丽乡村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开展农药“节肥节药”行动,着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的负增长,从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因此,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国内诸多学者目前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及评价体系有如下观点: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黄克亮等(20XX)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之重大,关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衡量美丽乡第1页共9页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尺,必须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位置[3]。赵明霞(20XX)提出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评价体系的建设,要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5个方面的因素构建相关指标体系,从逻辑角度、时空尺度、筛选原则3个原则去阐述了农村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建设[4]。杨斌(20XX)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分析了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评价因素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的理解生态社区建设的概念[5]。在“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中,张鹏等(20XX)以XX市为例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农村生态文明研究,得出了要构建美丽乡村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3个问题是增强农民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意识、改善农民住宿条件、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与破坏[6]。相同视角下,刘奔(20XX)用XX县区为实例,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生态经济、生态资源、生态人居、生态制度,使用灰色关联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对XX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7]。针对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朱冬琦(20XX)在生态观念、管理、规划、资金4个方面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丰富了生态建设相关理论建议[8]。同时,李玉梅等(20XX)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指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进行进一步优化方面的建议,提出了要实施具体的生态建养重点工程,在生态污染的治理制度的确立上具有重要意义[9]。在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卢泽雨(20XX)用spss改进主成分方法以更加优化的分析方法分析了XX市10a的水资源承载力,有效的得出了对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的原因[10]。运用相同的spss主成分方法体系,岳斯玮(20XX)通过综合得分情况以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在中国四大直辖市中重庆的生态承载力是最好的,并对此做了原因分析[11]。351综上所述,诸多学者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细致的建议,对在农村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国内学者研究,目前对农村生态文明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全国各个省市级别关于农村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