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国际分工部分理论介绍 • (1)资源禀赋论(是指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第一是自然资源的“有与无” 产生分工。第二是“多与少” 产生分工。第三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第四是战略上的原因。) • (2)劳动力的技术差异论:相对、绝对() • (3)生产要素禀赋论(瑞典.赫克歇尔)(Factor Endowmen Theory,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 (4)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是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理论。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所发生的要素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使国际分工不能实现专业化。因为 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会阻 止 一国放 弃 另 外 一种产品的生产。可 以看 出 ,国际分工是指两个 国家 同时 生产两 种产品,一国侧 重 于生产某 种产品,另 一国侧 重 于生产另 一种产品。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的意 义 在于,它 指出 了 国际分工的程度,并 且 阐 述 了 这 种不完全专业化分工的原因在于,随 着 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流 入 生产要素部门的该 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递 减 。建 立 在机会成本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最 初 是美 国经济学 家 高 特 ·哈 伯 勒 提 出 的。这 一理论揭 示 了 现实中多数 国家 处 于不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之中 。然而这 是问 题 的一个 方面。在某些 部门生产要素的流 入 可 能使国际分工趋 向于完全专业化。) • (5)规 模 经济与差异产品分工论 • (6)协 议 分工理论(日 本.小 岛 清 )(是指两 国在生产同类 产品的生产效 率相近 的情况下 ,通 过 相互 达 成协 议 分别 专门生产其 中 的一种产品,实现规 模 经济,造 成国际分工。) • (7)重 叠 需 求 理论 世界市场 • 从狭 义 上说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 间进 行 商 品交 换 的场所或 领域; • 从广 义 上说 ,是指国际流 通 领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