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1、简述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 ①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诗歌和散文诗最早形成的两种问题,商周之时便有,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而到宋金两代才形成了戏曲文学,各种体裁形成的时间相差数百年甚至一两千年;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有所不同,如小说从远古神话到唐传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赋从楚辞发展到最初的骚体赋再到成熟的散体大赋,过程就断了许多。 ②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而有的朝代相对平庸,而且各个朝代都有着其相对发达的问题,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并且一个朝代之内的文学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年代较长朝代如汉唐宋明等,其初期文学比较平庸,通过两代或三代人努力,才达到高潮;而有些小朝廷倒可能异军突起,如南朝梁、陈两代的诗,南唐和西蜀的词等。 ③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不平衡包括了两方面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都有着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如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郡;南朝文学集中于金陵;江西在宋朝诗人很多,而此前后较少;江浙地区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盛。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南方特色等。 2、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的互动作用: ①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变为了雅文学。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在宋朝几代词人的努力下也逐渐变得雅了起来。戏曲本在宋元时期是市井勾栏中适应市民口味的俗文学,后来经过文人的改编、提高,有了《牡丹亭》、《桃花扇》等精致高雅的戏曲作品。在俗与雅之间,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俗雅之间的互动,使中国文学保持了新鲜感,葆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②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本来各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功能,这构成了文体之间的界限。如诗与赋的区别相当明显——“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但魏晋以后赋吸收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就是赋的诗化;而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了赋的特点,出现了歌行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