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13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13_第1页
1/22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13_第2页
2/22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13_第3页
3/22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三 陈 友 冰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中 的 显 隐 , 实 际 上 指 的 是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文 学 风 格 和 表 现 手 法 。 所 谓 “ 隐 ” 即 隐 晦曲 折 , 指 的 是 含 蓄 隐 曲 的 风 格 和 表 现 手 法 ; 所 谓 “ 显 ” , 即 显 豁 , 指 的 是 率 直 浅 切 的 文 学 风 格 和 表 现手 法 。 一 般 说 来 , 中 国 的 古 典 文 论 称 誉 含 蓄 手 法 者 多 , 但 也 有 许 多 作 家 刻 意 追 求 直 白 显 豁 的 风 格 , 甚至 形 成 一 些 文 学 集 团 和 风 格 流 派 , 如 中 唐 时 代 的 新 乐 府 诗 派 , 宋 代 苏 舜 钦 和 梅 尧 臣 追 求 的 苏 梅 体 等 。下 面 分 别 加 以 述 论 : 含 蓄 含 蓄 即 含 而 不 露 、 隐 晦 曲 折 之 意 , 与 诗 歌 创 作 中 的 浅 平 直 露 , 一 览 无 余 , 略 无 余 蕴 相 反 , 它 是 中国 古 典 诗 歌 追 求 的 一 种 美 学 境 界 。 诗 歌 的 含 蓄 实 际 上 包 括 两 层 内 涵 : 一 是 题 旨 即 内 容上 的 含 蓄 , 一 些题 旨 , 诗 人不 愿明言、 不 能明言或不 敢明言, 故意 说 得隐 约含 糊, 让人捉摸不 透, 如 李商隐 的 一 些 《无题 》诗 、 阮籍的 《咏怀》诗 等 ; 另一 种 是 手 法 上 的 含 蓄 , 诗 人采用借代 、 暗示或印象等 手 法 , 造成 言外之 意 、 弦外之 音, 言已尽而 已无 穷, 如 钱起的 《湘灵鼓瑟》结尾“ 曲 终人不 见, 江上 数峰青” , 又如 李贺《雁门太守行》采用的 印象连缀方式等 , 使读者 从诗 人有 限的 描叙中 获得无 穷之 意 蕴 。 一 、 含 蓄 风 格 的 形 成 和 发展 含 蓄 的 手 法 , 早在先秦诗 歌 中 就有 运用, 如 《诗 经·蒹葭》, 那种 “ 宛在水中 央” 的 朦胧, “ 所谓 伊人” 的 隐 约, 以 及追 求 的 具体 内 涵 , 都带有 相 当的 不 确定性; 《陈 风 ·株林》以 隐 约朦胧的 方式达到尖锐嘲弄的 目的 , 可以 说 是 开了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13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