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八章 体液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概述 肿瘤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和其他疾病比较,肿瘤有两个明显的临床特征:一是肿瘤的转移特性。二是早、中期肿瘤无症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国的肿瘤诊治的国策。对于无症状的肿瘤病人,肿瘤标志常常是唯一的能早期发现肿瘤的线索。 一、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史 1847 年,从煮沸的酸化尿中的沉淀蛋白,发现了本周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现在本周氏蛋白已被确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志。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6 年-1928 年,发现了本周氏蛋白;第二阶段 1929 年-1962 年,发现一些激素、酶、同功酶和蛋白在肿瘤发生时异常,有些至今仍应用于肿瘤临床;第三阶段 1963 年-1975 年,发现了胚胎蛋白标志,这期以发现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和癌胚抗原 (carcioembry onic antigen,CEA)为主要特征,这两标志的发现推动了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肿瘤标志物开始用于肿瘤辅助诊断、治疗监测;第四阶段 1976 年至今,大量的肿瘤标志物随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而涌现,许多癌细胞产生的物质都有了相应的抗体,如CA15-3、CA125 等。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成为常规工作,肿瘤标志物进入了分子水平。 二、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标示肿瘤的存在。 绝大部分的体液中的肿瘤标志既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正常人群和非肿瘤病人中,只是肿瘤病人的标志物浓度高于非肿瘤病人。唯有PSA 等几个极少数的肿瘤标志物和特定的器官相关联呈现器官特异性,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在某一组织类型的多种癌症上呈阳性,但阳性率不一。 表 18-1 一些肿瘤标志物及其主要应用范围 肿瘤标志物 主要应用范围 甲胎蛋白 AFP 肝癌和精原细胞瘤 CA125 卵巢癌 2 CA19-9 胰腺癌 CA15-3 乳腺癌 CA72-4 胃癌 降钙素(Calcitonin) 髓性甲状腺癌 癌胚抗原CEA 直结肠癌 绒毛膜促性激素hCG 非精原细胞瘤,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葡萄胎, 精原细胞癌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估计和预后判断 孕激素受体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估计和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