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荧光增白剂的测配色 薛旭婷 荧光增白剂是利用光学原理,改善织物白度和鲜艳度一种制剂,又称为光学增白剂[1]。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日光中的紫外光,而发射出极明亮和艳丽的蓝紫色光(波长为430-460 nm),使织物上的黄光消除而不留痕迹,因此织物具有明显的洁白感和明亮的色光[1, 2]。采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的织物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增加,亮度提高,其白度较一般的漂白织物和上蓝增白的织物更为悦目,对于浅色织物也可以起到增艳效果。 1 测配色原理 1 .1 测色原理 对任何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颜色特性可以用三刺激值X、Y、Z 来表示。三刺激值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色系统使色定量化的基础,是色度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拿到样品之后即可以使用合适的颜色测量仪器(光谱光度计)先测定代表样品光学特性的分光反射率(Rλ)或分光透过率(Tλ),然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出X、Y、Z 值。颜色的其它性质如色差、色深度、白度、荧光度等都可以由三刺激值导出。 1 .2 配色原理 电脑配色大致可分为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和三刺激值匹配三种方式。 色号归档检索就是把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泽和处方存入电脑,接到新样品,测色后由电脑检索出所有色差小于指定数值的处方,它避免了工厂保存实样的麻烦。检索方式科学全面,但对许多新的色泽只能获得近似色[3]。 反射光谱匹配,又称无条件配色,配色结果产品的光谱反射率与标样的反射率完全相同,实现光谱匹配。对纺织品来说,最终决定颜色的是反射光谱,因此反射光谱匹配是最完美的配色,对任何光源、观察者都能保持颜色匹配。这种方法有Mc Ginnis 等提出的近似算法[4]。这种配色方式只有当染样和标样的颜色相同、纺织材料亦相同时才能办到,但这种情况实际生产中并不多见。 三刺激值匹配又称条件配色,其原理是指要三刺激值相等的两个颜色给人的感觉就相同,即能达到颜色匹配。这种配色方式达到等色的前提是影响三刺激值的照明体、观察者和测色仪器都相同,否则就会引起色差。三刺激值配色法是应用最普遍和最有实用意义的配色方法这种配色方式最早是由Park 和Stern 提出的,以后虽有很多人对这种算法有所改进,但原理是大同小异的。 2 含荧光增白剂测配色的理论 对于常规的染色样,基于已有的计算机测配色理论,即 Ku belka-Mu nk 理论,通过光学仪器的测定,便可以进行计算机配色。但对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染色样品的测配色却遇到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荧光增白剂的发色机理是荧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