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革命先辈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知道一些革命遗址,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能力:通过收集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能够与同学一起讲讲革命故事或者开展一些学习、纪念等活动。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知道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付出的巨大牺牲。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知道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学生产生崇敬革命先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磁带、图片等。准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学生准备: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查找毛泽东的诗词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8-P59页内容,话题为“南湖船上的伟大决定”。)教学过程活动一:印象中国共产党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老的新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它“老”,是因为对于你们的爷爷、奶奶来说,这是一首再熟悉不过的歌曲了;说它“新”是对于你们来说,它可能就是一首新歌。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在歌颂谁呢?(学生齐答或指一名学生回答)对!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聆听这首歌曲,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播放歌曲,学生静静地聆听)2.指名学生反馈听完歌曲后的感受。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情真意切。的确,这首歌曲虽然唱响了几十年,但在今天我们听起来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激动人心。歌中所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谁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话题,一起去看看南湖船上有着怎样的伟大决定。4.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印象中的中国共产党是个什么样?谁来说说。(指六个学生说)(板书:印象.中国共产党)5.学生反馈:简介课前收集的资料。6.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点燃这星星之火?话,还得从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说起。那时候的中国是什么样,你们知道吗?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份资料。(出示课件,师配以简要解说词)7.师小结:通过对前面知识的了解,我们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任务,当时的中国百姓仍然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广大先进分子苦苦思索着:我们的路究竟在何方?此时,是一本什么书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指名答)这是一本这样的书,谁来说说。8.指名学生回答。(出示书图片)9.师小结: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让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1917年,北方邻国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把先进的革命思想传播到了中国,为中国广大的先进分子们所接受。从此以后,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成为先进的中国人不懈的追求。所以说,它是一本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一本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命运的书!终于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随后又从上海会址转移到了浙江省嘉兴县的一条游船上,你们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出示图片)10.师小结:是呀,在这次会上代表们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是他们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点燃,开始探索艰辛的革命之路。11.讨论话题一:十三人开个会,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呢?谁来说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