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8 课《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时光匆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时光匆匆,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感叹的。教学理念:学贵在得法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用具体事物描写时间的写法,体会表达效果。2.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感叹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描写时间的写法,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感叹的。教学内容:《匆匆》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练习法。课程资源: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 PPT,《匆匆》文本,歌曲《时光匆匆》课前预习:1. 反复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2. 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1. 听歌:《时光匆匆》。老师板书课题——匆匆。2. 老师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匆匆》,跟随朱自清围绕“时光匆匆”这个话题进行探讨。二、品读感悟,探究“用具体事物描写时间”(15')1.老师引导过渡: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是很难写的。但是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似乎看得见又摸得着,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匆匆脚步。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出示阅读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句子,并作批注。2. 学生自由读文 5 分钟后汇报交流。3.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罗列学生找到的句子,预设重点分析和读好以下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